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键字   
调研视察
   
调研报告
   
视察报告
   
领导批示
   
结果运用
  首页 > 调研视察> 调研报告
政协渠县委员会关于促进渠县文旅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2019-11-13 11:27:00
  一、渠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渠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城坝遗址、渠县汉阙、渠县文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项(渠县刘氏竹编工艺、渠县三汇彩亭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4项。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彩亭艺术),原省文化厅命名为“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6个。近年来,渠县依托本土特色文化,建有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賨人文化陈列馆、红色渠县纪念园、刘氏竹编艺术陈列馆、渠县呷酒展览馆、渠县非遗展览馆、流江书画院等;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賨人谷、碧瑶湾)、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红色渠县纪念园、汉亭生态农业观光园)。龙嬉谷、秀岭春天和中国古賨文化国际旅游特色小镇等正在提升打造。渠县先后举办了“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彩亭艺术节”“黄花艺术节”“賨人文化节”“青龙菜花节”“新市桃花节”等民间民俗节庆文化活动,享有“賨人故里、古賨国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汉阙之乡”“竹编艺术之乡”“黄花之乡”“诗歌之乡”等美誉。
  二、渠县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机制体制不优,部门协作不够。文旅融合发展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职能交叉、职责模糊等问题;一些单位对文旅融合发展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共同参与协同推进意识不强。
 (二)内涵挖掘乏力,缺乏科学规划。文旅融合发展尚无统领性规划,存在文旅融合领域不宽、层次不高;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不足、挖掘不深等问题。景区有旅游缺文化,重资源轻内涵现象较普遍;地域和文化特色不鲜明,趋同化现象较突出;以文化提升旅游质量,以旅游扩大文化传播还处于较低水平。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匮乏。旅游基础设施较薄弱,容纳接待能力有限,智慧旅游应用不够,不能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和大型旅游团队、自驾游等需求。受编制经费地域等因素制约,高素质、高水平的经营人才和专业人才匮乏,制约了文旅融合的快速发展。
 (四)产品有待优化,宣传急需整合。我县文旅产业局限于传统行业,新型业态发展缓慢,特色优势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开发利用不够,产业链条尚未形成。品牌产品缺乏,产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突出,不能满足大众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宣传推广多而散,缺乏系统性的营销策略。
 (五)融资渠道较窄,缺乏资金保障。受县财力制约,县财政对文旅产业投入不够。市场主体进入和培育机制尚未建立,限制了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之融资渠道较单一,一定程度也制约了文旅产业的发展。
  三、意见和建议
 (一)健全体制机制,营造文旅融合发展良好氛围。一是健全机制,加强统筹,厘清县文旅局、县旅游发展中心和县文旅集团等单位的职能职责。各单位要主动融入文旅融合发展新战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落地见效。二是优化政策措施。多措并举加大旅游用地、税收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切实解决文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三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培育一支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制定旅游人才发展目标、工作计划和引进旅游人才的相关政策,培养造就一支与旅游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队伍。
 (二)创新规划引领,确保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抓好顶层设计,邀请高资质、有经验的专业人才,高标准编制《渠县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瞄准成都、重庆两大市场,突出渠县特色,坚持错位发展,推进文旅、农旅、康旅融合,擦亮“中国汉阙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诗歌之乡”四张名片,开创渠县文旅产业新局面。二是深挖资源,寻求融合发展点。立足渠县实际,力求创新挖掘上档提质又独一无二的项目,突破固有模式,把天马行空的创意落实到文旅项目之中。充分利用“汉阙之乡、賨人故里”等品牌,加强对本土文化的梳理和研究,重点挖掘渠县民间艺术、特色饮食、地方特产、人文典故等文化遗产。三是立足渠县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推出一批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能够展示渠县历史演变、民风民俗的舞台剧、实景剧等文艺产品,成为展示我县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
 (三)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快文旅商品研发及推广。一是抓好旅游交通建设,畅通旅游进出通道。加快规划建设“两高铁、三高速”、通用机场和渠江流域“黄金水道”,形成“四向发展、内外衔接”的水、陆、空大通道畅通格局。设置具有鲜明视觉效果和有效引导作用的旅游交通标识,保障渠城至旅游景区的旅游交通完好、安全、畅通。加大景区生态停车场建设力度,旅游风景道和城市绿道建设。借鉴优秀景区经验,把厕所作为游客第二休闲地,渗入文化展示,商品展销元素,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提升厕所人性化、功能化、科技化水平。二是围绕3瓶酒、2朵花、1瓶醋、1盒茶、1桶油、1包盐等资源,遵循文化性、创造性、纪念性、实用性、工艺性、技术性和市场性原则,积极研发具有渠县特色的旅游商品,完善产业链条,开拓旅游市场,传承和提升我县旅游的品牌效应,满足不同旅游群体追求美好生活的个性消费需求。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通过积极包装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宣传品,积极加强对外宣传推介、提升我县旅游的影响力、辐射面。
 (四)以项目为载体,精心打造渠县特色文旅品牌。要深挖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巧挖全国全省文旅产业之空白,突出“古賨国都”旅游形象品牌,打造精致旅游项目,带动全域旅游、全景渠县建设。一是以城坝遗址为资源依托,将文化旅游、遗址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大力推进城坝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国唯一的賨人文化游览园)。二是深度挖掘賨人文化,提质改造賨人谷景区,以周边秀岭春天、龙嬉谷、万花谷、賨花寨为支撑,发挥山水交织的景观资源优势,形成旅游观光、体育赛事、运动休闲、文化体验、康养度假多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建成賨人文化生态休闲旅游集聚区,高水平打造中国古賨文化国际旅游特色小(城)镇。三是积极打造以文峰山为核心,以渠县旅游集散中心、两江四岸、八濛山为支撑,与三汇彩亭、刘氏竹编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民俗文化深度融合的城市文化旅游景区。四是加快推进渠县刘氏竹编工艺博览园建设,打造渠县城市文化地标,传承优秀竹编工艺,展示特色文化魅力,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五)招大引强,强化文旅产业融全发展资金保障。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市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优惠政策,增强我县文旅产业保障力。二是坚持市场化运作,制定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多元化融资的工作措施,激发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试点小企业“旅游贷”,落实景区经营权、门票收益抵押融资,支持重点旅游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三是加大项目策划和招商引资力度,谋划包装一批带动性、示范性、引领性强的项目,积极招商引资,招大引强,力争引来一批实力凤,招来一批大企业,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渠县委员会 管理维护:四川省渠县政协办公室
地址:四川省渠县渠江镇营渠路115号 电话:0818-7321016 传真:0818-7321016 电子信箱:1039486283@qq.co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复制或镜像
蜀ICP备11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