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键字   
政协提案
   
提案选览
   
提案办理
  首页 > 政协提案> 提案选览
关于推进渠县蜂糖李生产销售的建议
2021-09-28 11:00:00
  蜂糖李因其果大、外观漂亮、清脆爽口、味浓香甜而称之为李中极品,誉为超级水果。近年来贵州、江西、山西、四川、重庆等省市均有较快发展,渠县从2014年开始规模发展蜂糖李,到2021年全县种植蜂糖李面积6528亩,产量1342吨,产值2600万元,主要分布在新市、中滩、龙凤、万寿、巨光、望溪、李渡等乡镇,由20家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经营,主要销往上海、重庆、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及周边县市、田园采摘、网络快递销售等。2021年我县蜂糖李生产大面积喜获丰收,遗憾的全县整体出现丰产却收入没有丰收的局面,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全县20个种植蜂糖李基地的生产、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将调查存在问题及今后生产销售建议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蜂糖李采收期裂果、病果严重。蜂糖李成熟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期约15天,我县这期间属多雨季节,造成蜂糖李发生大量裂果、褐腐病发生。

(二)采收时间普遍偏晚。蜂糖李成熟期挂果时间短,又不耐贮运,不少业主对此认识不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存在早期不愿合理价格销售,一心想等到后期卖个好价钱的思想,结果损失惨重。

(三)销售价格过高。蜂糖李品质虽优,但销售价格过高,既不符合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也不符合市场价值规律。按本地零售价30-40元/斤,吃一个蜂糖李就相当于吃4个鸡蛋,吃一斤蜂糖李,就相当于吃3斤多猪肉,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无法接受,使蜂糖李成为贵族水果,失去了最大的大众消费市场。

(四)科学种果技术缺乏。蜂糖李的特点是树势强,投产迟,座果率极低,要求栽培管理技术高。许多业主对此没有充分认识,缺乏技术,往往按普通李子栽培管理,没有按照蜂糖李的特性进行整形修剪、肥水管理、保花保果,造成投产迟、产量低。

(五)销售渠道不畅。2021年全县蜂糖李产量1342吨,仅实现销售642吨,裂果病果700吨。其中外销562吨,本地零售80吨,外销中渠县硕源公司2680亩销售较好,外销520吨。其余14个蜂糖李种植基地1548亩大多数无外销渠道,只能本地零售及少量网络快递销售,到成熟期无法及时采摘销售,造成巨大损失。

(六)基地栽培规模过大。根据蜂糖李的特点,生产规模较小200亩以下,规模较大的500亩以下的比较适当,生产基地面积过大,采收收期严重缺乏劳动力,无法及时采摘销售,采摘后的堆放、分级、包装、销售压力过大,很易发生裂果病果烂果。

二、对今后生产销售的建议

建议一:强引重规,多方聚力,解决蜂糖李产业保障问题

1.强组织促产业稳定发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上要成立县委分管农业领导为组长、县政府分管农业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渠县蜂糖李首位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专班负责统筹协调、督促考核;同时乡村同步建立蜂糖李产业领导小组,建立县、乡、村三级构建蜂糖李上下共抓组织架构,确保蜂糖李产业组织保障有力。二是创新工作机制。推行“一月一例会,一季度一专题会,一年三活动”的工作机制,全力打造“中国蜂糖李之乡”。即1个月由专班领导组织专班人员召开产业发展例会,研究解决产业中存在问题;一季度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召开蜂糖李产业发展专题会,专题研究、部署蜂糖李产业重大事项;一年举办“二月蜂糖李花海旅游节”活动、“六月蜂糖李采摘节”活动、“九月蜂糖李产业基地比拼”活动。

2.强规划促产业健康发展。一是科学规划总体目标。由于蜂糖李采摘期短(15天左右)、采摘劳动强度大(每株树分批采摘、树冠高大、果子易伤等)、贮藏期短(一般3左右,低温保鲜延长10-15天)等多重因素叠加,结合我县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劳动力情况等因子,全县蜂糖李规模种植面积以3-5万亩为宜。二是科学规划种植区域。蜂糖李喜光、耐瘠、耐旱适应性强等特点,具有长势旺、春化现象突出等特性,特别适宜种植在海拔较高、土壤肥力中等、土壤富含钾的区域,从渠县地势分布看,建议规划成南北两大种植片区,即涉及新市、卷硐、中滩、合力等南部片区,种植规模为2万亩;大义、安北、报恩、文崇等北部片区,种植规模为3万亩。三是科学确定经营规模。鉴于蜂糖李的生产、销售等诸多因素,建议推行“大园区、小业主”“规模种植+家庭经营”的种植模式,解决生产管理水平不高、采摘销售强度大等突出问题。即一乡一村或两村规模种植不超过2000亩,一个业主规模种植不超过500亩。

3.强要素促产业持续发展。一是强化资金投入。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导+社会为辅”的投入机制,破解资金难题。即县本级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用于蜂糖李产业种苗补助、品牌建设、技术服务等,县上每年整合不少于5000万元资金项目用于规模种植道路交通、提灌站、生产作业道、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民投入用于家庭经营发展蜂糖李产业;社会投入用于规模种植生产管理、经营销售、产品加工等。二是强化土地、用电、用水要素聚集。县上制定首位产业扶持政策,对首位产业仓储设施、加工、冷链物流等用地优先给予支持,对用电、用水等设施设备给予适当补助,解决蜂糖李产业发展“用地”难题。三是强化金融、保险政策扶持。县金融办要搭建种植业主与金融机构的常态化融资平台,优化融资渠道、融资程序,实行融资贴息补助,解决种植业主“融资”难问题;建立政府与保险公司的业务对接平台,将蜂糖李产业、产业从业人员等纳入保险范围,解决产业发展“后顾之忧”。

建议二:强基固本,多措并举,解决蜂糖李高产优质问题

1.抓设施重基础。一是建美高标准农田。按照“农田变花园、园区变景区”的思路,采取“业主投入为主+政府项目投入为辅”的方式,规划园区生产道路、田型调整、种植方式,实现园区“旱涝保收、宜机作业”。二是建优农产品加工设施。在初加工上,建设国内一流的水果分级、包装于一体的生产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深加工上,配备国际先进的加工李子蜜饯、果酱、果酒和罐头设施设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建全配套设施。根据蜂糖李的特点,生产上,实施避雨栽培技术,开展防裂果栽培技术管理,防止采收期裂果病果发生,减少损失;根据种植规模,配足恒温仓库、保鲜仓库、产品加工车间、冷链物流运输车等配套设施,最大限度降低蜂糖李的流通中损失,提高其商品率。

2.抓科技重产量。一是建立专家大院攻“芯片”。集成国内蜂糖李专家院士、土专家、县级科技人员,联合开展蜂糖李品种研发攻关、单产提升攻关、营销攻关、加工攻关、贮藏保鲜攻关等,让我县蜂糖李科技始终位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二是建立科技网络联“用户”。要构建“专家+县级服务中心+乡镇服务中心+村服务站”的四级技术服务网络,全程分工服务蜂糖李产业,即专家负责研究品种和技术攻关,县级负责专家科技成果转化,乡镇负责具体指导,村负责技术落实。三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县上要建立“试验示范基地+科技培训基地+信息化转化基地”,将技术传达到千家万户。即集中开展试验示范,通过先进技术成果展示,使科技人员、种植户“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多层次开展科技培训,通过科学技术传播,使基层技术人员和种植户“更新理念、转变生产方式、运用新成果”;运用智慧平台开展产业全方位服务,通过信息化应用,使基层技术人员和种植户“掌握种植信息、了解新科技信息、明白田间管理信息”。

3.抓生态重质量。一是健全标准化生产平台。县上要制定《渠县蜂糖李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渠县蜂糖李加工标准化规程》《渠县蜂糖李流通销售规程》等标准化技术规程,严格执行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标准化,让蜂糖李产业发展有规可依、有规可循。二是健全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平台。蜂糖李多属鲜食入口型水果,要求食品安全性高,因此在生产、加工、流通环节中,要推广频振式杀虫灯、黄板、食品型包装物等生态环保技术,多施有机肥,少施或不施农药、化肥,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三是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平台。从检测、监管、执法入手,按照应入尽入、应测尽测的总体要求,将蜂糖李种植户纳入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严格蜂糖李产品产地产出、市场准入制度,确保产品从基地到居民口中安全。

建议三:强拓重培,多元合力,解决蜂糖李产业销售问题

1.拓展销售网络建市场。一是完善线下销售网络市场。要充分发挥国际国内水果协会的作用,健全“基地+水果协会+农产品批发市场+直销网点+消费者”的五级蜂糖李线下营销网络,解决销售流通环节脱节、中梗阻等问题,让新鲜农产品第一时间到达消费者。二完善线上网络销售市场。县上要搭建“电商+物流”的农产品运营平台,与顺丰、圆通等大型物流公司和京东、淘宝等知名电商建立协作营销协议,推行网红带货、电商直销等线上农产品销售模式,弥补线下销售网络“空档”,让广大城乡居民均享蜂糖李“甜蜜”。

2.培育多元主体联市场。一是培育生产经营主体。用优惠政策、项目资金等杠杆,吸引有实力的工商资本、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有创业志向的有志之士,组建蜂糖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100家以上,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适当规模种植蜂糖李,同步提升蜂糖李产量和品质。二是培育市场经营主体。坚持强力对外开放,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国内500强精深加工企业和国内排名前十的营运企业2家以上,开展蜂糖李加工和市场营销,将基地与市场有机联结,切实解决农产品“滞销”和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三是培育蜂糖李价格主体。要坚持优势互补、共进共退的“抱团”发展理念,县上要加快组建蜂糖李产业协会,实行统一标准生产、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价格销售、统一品牌经营、统一包装“六统一”,解决蜂糖李产品“生产加工标准不一、价格定位不准、品牌优势不突出”等系列难题。

3.做优产品品牌占市场。一是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县上要通过激励政策,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蜂糖李经营主体,积极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力争2023年底前完成认证“三品一标”3个以上,提升蜂糖李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培育区域品牌。要本着“取一个好名字、讲一个好故事、有一个好质量”的品牌建设思路,通过蜂糖李采摘节、国内水果博览会、蜂糖李论坛、网络媒介等宣传推介蜂糖李产业,建设“中国蜂糖李之乡”,大幅提高我县蜂糖李品牌价值。(县政协委员胡斌)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渠县委员会 管理维护:四川省渠县政协办公室
地址:四川省渠县渠江镇营渠路115号 电话:0818-7321016 传真:0818-7321016 电子信箱:1039486283@qq.co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复制或镜像
蜀ICP备11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