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键字   
政协提案
   
提案选览
   
提案办理
  首页 > 政协提案> 提案选览
关于加快补齐我县防汛救灾体系短板的建议
2021-09-28 11:02:00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显著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呈频发重发态势,渠县作为渠江流域“洪水走廊”,面临极端自然灾害的风险更多、更大。今年7月以来,渠县接连发生“7.11”特大洪灾、“8.8”区域性特大暴雨和“9.6”洪灾等多次极端灾害,经过全县上下齐心努力,成功守住了“无人员伤亡失踪”的底线,防汛减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连续性的灾害侵袭,暴露出了我县在防汛救灾体系建设上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短板。当前,我们已经全面开启“强富美高”社会主义现代化渠县新征程,如何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全面优化防汛救灾体系,系统重构防汛救灾格局,为县域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安全保障,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问题分析

一是科学应对极端天气意识能力不强。面临极端天气由历史罕见变成常见,部分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干部对各类极端天气了解甚少,特别是对于极端天气可能造成的凶险性及巨大危害认识不够、预估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广大群众对降雨量、红色预警、一级响应等没有概念,导致转移工作难度大,防灾救灾难度陡增。

二是防汛救灾应急系统建设存在短板。防汛减灾管理亟待提升,应急、水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联动机制不顺畅,应急预案考虑各类“超标准”“超历史记录”等极端情况不充分;全县防汛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冲锋舟、皮筏艇、拦截船等应急抢险设备设施配备匮乏,火车站、码头、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防汛应急能力水平不高;防汛救灾科技手段匮乏,水位观测、河势查勘、险情探摸、工程巡查等工作仍以人工为主。

三是基层防汛救灾队伍专业水平不高。防汛抢险队伍,是成功处置险情的关键所在。从基层调查情况看,目前我县防汛救援队伍大多由沿江乡镇村干部、民兵、老党员、志愿者等临时组成,队伍年龄整体老化、人员流动性大、装备配置差、专业性不强,且日常训练演练不足,距离“一专多能、一队多用,能打硬仗、敢打胜仗”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四是灾后重建系统重构不彻底。渠县属于洪水多发区,加之极端天气频繁,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也为渠县县域高质量创新发展带来了制约和阻碍。纵观十几年的灾后重建,基本陷于“被淹-救灾-重建-再被淹-再救灾”的不良循环,缺乏标本兼治之策,没有从场镇规划、产业布局、水利工程防洪等方面彻底加以解决。

二、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全域宣传,提升全民应对能力。大力开展气象知识科普“宣传月”或“宣传周”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宣传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因极端天气造成次生、衍生灾害的相关应对知识等,提高群众应对极端天气灾害的自觉性、警觉性,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全力避免当山洪等灾害来临时有人不愿撤离家园等情况发生。

二是精准预警监测,筑牢气象防灾防线。坚持以防为主、防救结合。按照《渠县防汛减灾二十五条措施》要求,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预报技术,不断加强灾害性、突发性、转折性天气实时监测和预警,针对阶段性雨情汛情变化特点,强化信息快速发布、互通共享、超前研判。同时,联合多部门开展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应急演练,加强对极端天气事件处置应对“复盘”工作,明确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流程,提升多部门协同作战能力。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现代防汛水平。坚持“平战结合”,大力提升“数字化”防汛水平,适量配置天通移动手持终端,组建应急救援宽、窄带无线通信专网系统,满足在极端应急场景下终端位置、短报文等信息通讯需要;探索以红外线观测、无人机侦察的方式开展科技防汛,有效破解大汛期间乡村“孤岛”抢险救困难题。同时,拨付资金加快配备应急救援指挥车、冲锋舟、橡皮艇等防汛救援装备,加快采购大型动力拦截船只,提升大型漂流物打流拦截能力。

四是科学优化布局,前瞻规划城镇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做好气候可行性论证,高质量、高起点规划布局建设全县抗水淹、水毁场镇和基础设施体系,对18个沿江乡镇进一步优化规划布局,远离行洪区规划建设场镇学校、医院、便民服务中心等。对渠江流域渠县段沿线码头进行科学规划,分段规划建设拦洪坝,在报恩、土溪、鲜渡等乡镇合理规划新建一批跨江大桥,打通救灾生命通道圈;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做好老城区地下管网改造,提升城市低洼地段等蓄排能力,有效破解城市“逢暴雨必淹”的内涝难题。

五是加强队伍建设,打造防汛救灾铁军。全面摸排各乡镇(街道)应急救援力量,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群众性救援人员为辅助,建立覆盖主要灾害和公共安全领域、不同主体来源构成和不同专业等级层次的应急队伍力量。支持村(社区)、市场和社会组织组建社会救援队伍,参与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不断增强公安、消防、民兵等常备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水平,加强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专业能力建设,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县政协常委陈东冬)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渠县委员会 管理维护:四川省渠县政协办公室
地址:四川省渠县渠江镇营渠路115号 电话:0818-7321016 传真:0818-7321016 电子信箱:1039486283@qq.co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复制或镜像
蜀ICP备11014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