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键字   
学习园地
   
政协章程
   
理论学习
   
文史天地
   
他山之石
  首页 > 学习园地> 文史天地
解放前的三汇镇袍哥
2016-12-08 17:38:00
(一)袍哥的起源
 
1644年满清入关以后,汉族的反满斗争从未停止。当时有三股力量抗清,一是李自成的残部,如郝摇旗和高一功、李过。郝摇旗在鄂西山区率部抗清,高一功和李过投降了明朝的桂王,高一功改名高必正,李过改名李赤心,二人在湖南抗清。二是明朝的宗室,如福王、鲁王、桂王、永王。三是民间的秘密组织,如哥老会、天地会、白莲教等。前两股力量在清顺治年间就被平息了,第三股力量中的哥老会存在的时间最长,直到1950年才销声匿迹,完全停止活动。
哥老会又名哥弟会。满清入关以后,哥老会提出了“反清扶明”的口号召集会众。随着清政府统治力量的强盛,反清无望,扶明更不现实,哥老会逐渐停止了反满活动,由革命组织退而为民间帮派组织。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曾国藩大量裁减湘军,众多的遣散兵勇无所归依,于是加入了哥老会,哥老会的声势更旺盛。
哥老会有红帮和青帮之分,红帮以湘勇为中心,是哥老会之正统。青帮以安庆的道友会为基础,是哥老会之旁支
红帮:哥老会之嫡派,是林钧所创,相传组织于洪钧老祖庙内,故名洪帮,亦称洪门。帮内人众规定皆以赤心相待,遂改洪为红,聚众较青帮为少,但帮规比青帮更严。
青帮:哥老会之旁支,是清代陈园所创,以安庆道友会为基础,会众多以漕运为业。南方的大米等物通过大运河用木船运往北方,叫做漕运,有清一代皆设总督管理漕运,可见漕运之重要。青帮会众常居船上,所以又称船帮。大江南北,入会者甚众。漕运改为海运后,青帮又发展到上海、天津、广州各大城市。
青帮传到四川,则称为“袍哥”。《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意思是:怎么能说没有衣服?我与你同穿一袍御寒。袍哥成员十分复杂,有城乡游民、乡宦、士绅、兵勇、土匪、商人等等。他们只讲江湖义气,不讲社会原则。一方面具有建设性,另方面更具破坏性,所以常被反动势力所利用。
袍哥众徒的信仰是一个“义”字,在七十二行的徒众中形成了凝聚力,加入袍哥就是一种结义行为。四川人把加入袍哥叫“嗨皮”。嗨皮是个人身份的象征,可以象征性的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嗨了皮的人,假若出门在外遇到了困难,去找当地的袍哥组织,可以拿钱走路。
袍哥众徒把“义”字看得很重,他们特别崇拜中国古代轻生死、重然诺、崇信尚义的人物。他们信奉“三把半香”。一把香是左伯桃与羊角哀,二把香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三把香是梁山泊一百单八英雄好汉,半把香是瓦岗寨三十六条好汉。
左伯桃是战国时燕人,与羊角哀为友。二人听说楚王贤明,同到楚国去求官,二人行至途中雨雪交加,衣单粮少,十分困顿。左伯桃对羊角哀说,假若你我二人同去楚国,粮食只够一人之需,必然两人都冻饿而死。我的学问不及你,你一人去吧。于是乃并衣粮给羊角哀,左伯桃躲在一个树洞中冻饿而死。羊角哀到楚国作了上卿,显名当世,恭敬而隆重地葬了左伯桃。左伯桃之墓近荆将军陵,羊伯桃在梦中见左伯桃说,我日日夜夜受到荆将军的欺凌,真不堪其辱。羊角哀说,我到地下去看看,遂自刎而死。
刘关张桃园结义和梁山英雄这两把香就不用多说了。瓦岗军是隋末农民大起义中的一支劲旅,瓦岗军三十六条好汉歃血盟誓,义结生死。后来有三十五人都投了唐王李世民。唯独单雄信誓死不投唐,被李世民擒斩。这三十六人有始无终,所以只能算半把香。
欲嗨皮的人须在袍哥中找五个介绍人,叫恩、诚。保、达、引进,介绍人叫拜兄,嗨皮者只在口头上向介绍人申请,则称介绍人为引进拜兄,向介绍人作了揖,叩了头,则称介绍人为恩拜兄。嗨皮的时候要举行仪式,供桌前悬挂刘关张的像,也有只挂关云长像的,供桌上点燃香烛,嗨皮者向刘关张作揖叩头,向拜兄、大爷(袍哥中地位最高的人)作揖叩头,其文化层次之低于此可见一斑。然后拜兄宣布帮规,帮规虽然有不偷不抢,不淫不赌,不杀人放火的条款,但不能完全约束众人,成了一纸空文。
 
(二)三汇镇的袍哥组织 
 
三汇自北宋建镇以来,就是人杰地灵之镇,有清一代都在三汇设置分县,由县丞署理三汇、土溪、涌兴、贵福、岩峰、文崇等地。那时,大竹县的清河、柏林,达县的龙会也属三汇管辖。三汇的经济十分繁荣,规模超过县城,在四川很有名气。制造业、采掘业、运输业、建筑业在川东独占鳌头,尤其是闻名遐迩的特醋、锅罐、原煤远销省内外。饮食、缝纫及其小摊小贩就更多了。三汇有三江六码头,巴河、洲河在三汇合而为渠江,造船业和水上运输非常发达。达县、宣汉、平昌、万源的土特产通过水运在三汇集散,泸州、自贡、重庆的食盐、布匹、瓷器等物资用木船运到三汇,然后溯巴河州河而上至各县。三汇沿河两岸桅樯如林,街市人烟辐辏。从清朝到民国。三汇地方为封建的帮派组织的存在提供了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
三汇的炮哥人员众多,其组织分四个“堂口”,名叫仁社、智社、礼社、义社,每个“堂口”由大爷主持社务一切活动。大爷以下有二爷、三爷、四爷、五爷、内外管事、当家幺大,爷们不在场时,当家幺大也可做主。四个“堂口”各有公口茶馆一个,一切活动、纠纷都在茶馆内展开、解决。
     仁社茶馆名叫大同元音,旧址在今隆源旅馆,大爷熊东山、熊锡侯。
     义社茶馆名叫协心和,该处解放后是三汇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大爷游澍堂、李文明。
礼社茶馆名叫诗心茶园,旧址在今水上医院上隔壁,大爷吴云章。
     智社茶馆名叫自由宫,旧址在今毛永厚服装门市下隔壁,大爷李泽余、杨志林。
 
(三)仁社大爷熊东山 
 
熊东山,三汇镇人,原籍汇东乡熊家店子。铁匠出生,终其一生以打铁为业。无钱无权无势,由一介贫民而当大爷在三汇镇及邻近各场绝无仅有,全靠他的人格人品享誉社会。他身高五尺以上,经常剃个光脑壳,紫铜色的国字脸时常笑眯眯的,肥头大耳,膀阔腰圆,不怒而威,学了气功,膂力过人,两臂和胸膛的肌肉结实而丰满。用三十二张篷搭了个简易住房,在三汇鱼码头河边摆一盘红炉打铁,他当师傅,另雇请一人当下手。门口两条板凳搁张门板,上面陈列着他大的菜刀、柴刀、斧子、凿子、各种锄头等工用具出售。他打铁的时候,上着一件老蓝布汗衫,下穿一条刷巴裤儿(短裤),中拴一张狗皮围腰,头戴一顶垮垮草帽遮灰。
他的铁工技术十分精湛,对各种产品淬火掌握得非常准确。制造的各种工用具异常锋利,砍物不缺不卷。以前是人工榨油,撞杆头子三四十斤一砣铁,他就能打造。烧红了的一大砣锻铁他用铁钳夹着,放在铁砧上,下手抡起大锤打在锻件上,火花四下飞溅。随着大锤的节奏,他用力夹住锻件时而翻动,时而调头,锻件规规矩矩地在铁砧上成型。
三汇的彩亭艺术历史悠久,造型美观。彩亭艺术传承到熊东山手上,他把三汇彩亭推向了辉煌。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三汇都要抬亭子,邻近各县的人成群结队地来观看。彩亭的核心技术在于亭桩和铁环,淬火必须不老不嫩,才能确保彩亭上儿童的安全。当时,这项高精技术只有熊东山一人才能掌握。彩亭有各种不同的内容,一般可扎三到四层,两丈多到三丈高。许多高难的造型简直匪夷所思,如《算粮登殿》一人竖举算盘,另一人站在算盘角上;《踏伞》人站在纸伞上;《单刀赴会》人站在刀尖上;《风筝配》人站在风筝上------所有的站姿都是金鸡独立式。这些惊险的造型人人叹为观止,这些神秘的造型都是通过铁桩和铁环而精心设计的。熊东山锻造的铁桩和铁环从未出过安全事故。他病逝于1956年,至今六十年了,三汇彩亭艺术尚未超过熊东山时的水平。现在三汇彩亭艺术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熊东山的贡献功不可没!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一个寒冬腊月,熊东山照例天一亮就起床发火打铁,看见炉子边一个蓬头垢面的少年蹲在余温里,衣服穿得很单薄,冷得瑟瑟发抖。熊东山问:“你是那个?”少年说:“我叫范傻儿。”四川方言把“傻”读成“哈”。熊东山说:“啥子哈儿,我问你的名字。”少年说;“我没有名字,别人都把我叫范傻儿。”原来这少年是大竹清河场人,那时大竹的清河、柏林属三汇管辖,范傻儿流浪到三汇来了。熊东山对少年说:“古时候楚霸王有个谋士叫范增,我给你起个名字叫范绍增,要不要得?”“要得要得。”少年连忙答应。熊东山说;“我可以招待你吃、供你穿、让你烤火,但终不是办法。王侯将相没有种,你应该去干一番事业才对。”从此范绍增与三汇结下了不解之缘。范绍增入了熊东山的袍哥,后来当上了师长、军长,1949年12月范绍增率部在三汇起义投诚。当时范傻儿其姓不显,其名不扬,熊东山毫不歧视落难少年,真有知人之明!
仁社还有一位头面人物,名叫熊锡侯,家住汇东乡曾家沟,有一千多挑谷子的田产。为人纤瘦,不善言词,手拄一根钩藤树长叶子烟杆,烟杆上吊一个毛茸茸的熊掌。他的家声引起了棒老二(匪)的嫉妒,州河峡谷从来是匪盗渊薮,惯匪吕良富策划对熊锡侯绑票拉肥,他和手下两个班的喽啰化妆蹲伏在曾家沟到三汇的必经之路土城坝一带。熊锡侯每隔十天半月总要坐滑竿到三汇,三汇老商务局旁有他的住房。那次熊锡侯坐滑杆到三汇,抬滑杆的四个人是租他土地的佃户,至土城坝遇上了吕良富一伙匪徒,劫持了熊锡侯往州河抬,抬滑杆的换成了吕良富的人。那四个佃户从另一条路急急忙忙跑到三汇。熊锡侯的儿子熊伯义时任镇长,佃户跑到镇公所对熊伯义说:“大事不好,二老爷被吕良富拉走了!”熊伯义吓得目瞪口呆,赶忙跑到铁匠铺去找熊东山:“大爸,我老汉被吕良富拉走了!”熊东山说:“日妈拉走了,你镇公所派几个丘八去要转来嘛!”熊伯义哀求道;"大爸,不得行!人家吕良富有两个班,我那几个兵不够打汤!”熊东山把草帽一甩,解下狗皮围腰:“走,包个船去追!”熊东山、熊伯义和四个佃户在沙湾上船,叫船老板多请几个人,船上推的推、撑的撑,坡上拉的拉,船很快行过七水条(今舵石鼓船闸所上面的客船码头),熊东山就看见一架白市布篷的滑杆抬了出来。吕良富的人从土城坝过汤家坝、上浪巴子出炉厂沟到州河边,有二十多里路,走的是斜边。熊东山的船走的是直角,只有五六里路。熊东山大吼:“喂!抬滑竿的弟兄伙请留步,三汇熊铁匠有话说!”吕良富问:“哪个熊铁匠?是不是熊东山大爷?”熊东山说:“正是正是,请停下歇气,我有话说。”吕良富一听是熊东山亲自驾到,于是拔出手枪对着天空“叭叭叭”“叭叭叭”“叭叭叭” 连放九枪,鸣枪迎接。清脆的枪声在州河峡谷里回荡,回声袅袅,经久不息。熊东山寒暄过后说明情况,吕良富连忙道歉。熊东山说;“弟兄伙,二场三汇沙湾河边熊老二的馆子里吃蒸骨头,请众位赏脸!”熊锡侯终于脱险。
熊东山是三汇的传奇人物,他的故事至今还在人们口中津津乐道。三汇袍哥各社的大爷结果都不大好,唯熊东山活到1956年病逝。

   
(四)义社大爷游澍堂、李文明
 
游澍堂,三汇号房人,颇有田产,三汇慈善会会长,三汇私立三善中学(三汇中学的前身)董事长,建校发起人。此人头戴青呢子礼帽,身穿蓝洋布长袍,外套一件藏青色绸马褂,脚穿一双圆口布鞋,手拄文明棍,走路不急不徐,二目平视前方,绝不东张西望。他热心慈善,注重公益,经手的善款虽多,从不弄一分钱,也不计报酬。他带头筹建三汇私立三善中学,成绩斐然。校长由董事会聘请,但他从不干预校长教学,他只筹备学校费用,教师工资。一次校长张清林在街上过路,游澍堂在协心和茶馆里看到了,喊;"清林,来坐一会嘛。”态度十分和蔼,又问;“学校里贫困学生的名单造好没有?”张清林答道;“刚开学工作忙,贫困学生名单下星期一定能造好。”游澍堂说;‘快点造好拿来,好把助学金早些发给学生。”每到冬天,他都要给学校每个老师免费送一百个炭丸烤火。三汇房管所李守明生前对笔者说过,游大爷说三月十八抬亭子就一定能抬亭子,游大爷说端阳节划龙船就一定能划龙船,游大爷说正月十五烧龙就一定能烧龙。
游澍堂在1949年12月三汇刚解放时,由于不明白政府的政策,自己吓死了。
李文明,石佛乡三叉溪人,广有田产,又在三汇双童人药房上隔壁开中药铺。此人爱好川剧,经常在协心和茶馆进行川剧座唱,并且他私人就拥有一堂戏班子,在各地营业演出。在三叉溪,他发起修堰塘,农民出力,他出钱,他起名“示范堰”,那堰塘可以灌溉全村的田,至今尚存。他保护石佛滩河道,不准在石盘上打石,避免了河岸滑坡。
李文明兄弟四人,他是老大,老二在抗日战场上阵亡,老三在解放后被镇压,老四解放前留学美国,是三汇第一个留洋学生。李文明在接近解放时痈疽发背而死。
 
(五)礼社大爷吴云章

吴云章,三汇镇人,贩卖鸦片,是三汇的一员毒枭。
    诗心茶园楼上开茶馆,楼下开赌场,吴大爷就抽头牟利。三汇搞赌的在沙湾河边、土祖庙巷子也有,不过是小打小闹,两条板凳搁张簸箕,摆个骰碗就可开赌。吴云章的赌场规模相当大,掷骰子、摇单双、课红宝、推牌九样样齐全。赌场内人头攒动,夜以继日,通宵达旦。晚上,四面墙壁上挂二十几盏桐油灯,桐油烟,叶子烟,熏得乌烟瘴气。呼声喝雉声、喧哗声、谩骂声,粗俗不堪。
这里有过一场豪赌。
州河峡里头有个匪,名叫张树辉,龙眼窝人,头上包一条指天恨地的青丝帕。一次他和林正祥对赌掷骰子,林正祥是三汇镇人,有山林田产,曾开过醋厂。二人一赌就没完没了,千巴个大洋不在意下,别的赌客谁敢上场?只有站在侧边看。张树辉的几百大洋输完了,仍然面不改色。他从腰间拔出一支德国造的手枪,往桌子上重重一放,说:“赌了!折价三十大洋!”侧边的看客一齐喝彩助威。殊不知枪也输了。张树辉看见屋角有一架石磨,他把上墩抱来放在赌桌上,说;“赌了!磨子有好重,银元就有好重!”看客的惊叫声、喝彩声经久不息。这个上墩少说也有三四十斤,看客的心也咚咚直跳,以惊奇的目光盯着骰碗。结果张树辉赢了。林正祥拿出一张约据作抵,约据是牛奶尖(渠县北部的最高峰)的地契。张树辉赢了牛奶尖,顿时轰动了三汇。后来,张树辉又把牛奶尖半输半送输给了郑旅长郑清泉。为了求得保护,土匪再横也横不过国军旅长。解放后,张树辉在农乐乡的大沙坝被镇压。  
 
(六)结束语
 
纵观袍哥,它的组织性质,帮会信仰,人员素质,活动内容等等,总的说来精华少、糟粕多;建设性少,破坏性多;正面影响少,负面影响多。兵与匪,流氓与塾师,乞丐与绅士,平民与官宦,都可以加入袍哥。唯有四种人不能加入袍哥嗨皮,一是女人,二是家中出了伤风败俗的事,三是包头巫师。巫师有男巫和女巫之分,男巫的准确称为是“覡”;男巫用一块青布把整个头部包着,只留两个眼睛,装成女巫跳神,连唱腔也学女巫的声音,这就叫包头巫师。四是剃头匠。满清入关以后,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令,强迫每个汉族男子都要剃头,剃头匠是这一政令的执行者,所以汉人在恨满人的同时也恨剃头匠,倒不是讹传下贱之人不能嗨皮,剃头匠何下贱之有?
袍哥作为封建社会的帮派势力,从满清到民国,它存在了三百多年。它因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出现而产生,也必然因一定的历史条件的消亡而消亡。


作者简介

    鄢国灿,男,1941年生,四川渠县人。1958年被划为右派,1979年改正。右派改正后,作过社办企业石膏厂的一工人、车间主任、厂长。爱好格律诗词,有作品在北京、乌鲁木齐、兰州、齐齐哈尔、西安、澳门、台北等地发表,著有诗集《奔浪菑韵》。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渠县委员会 管理维护:四川省渠县政协办公室
地址:四川省渠县渠江镇营渠路115号 电话:0818-7321016 传真:0818-7321016 电子信箱:1039486283@qq.co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复制或镜像
蜀ICP备11014147号